今天想要來跟大家聊聊,關於為什麼我會這麼建議有長期頭痛困擾的人,
最好要做「頭痛日誌」; 頭痛日誌 主要的目的有兩個,
一是協助醫師做臨床診斷判斷及如何調整藥物,一是患者有機會可以更認識自己的頭痛。
頭痛日誌 怎麼寫?
在我的經驗當中,有些患者在治療的初期大多都認為藥物”感覺起來”沒什麼明顯作用,
但如果請他們完成一個月的頭痛日誌,結果可能會不太一樣 ,
因為長期頭痛患者往往會有除了頭痛之外,
會有層層的不舒服譬如頭暈、腸胃不適、肩頸痠痛、全身痛、失眠、焦慮…等等,
而治療的過程一開始可能只能緩和一部分的症狀,但是如果只憑感覺或回憶,你/妳可能還是覺得整天不舒服。
但事實上,回顧頭痛日誌可能就會發現雖然還是常常在頭痛,但睡眠有比較好了、頭痛的時間有縮短或嚴重程度有比較和緩了。
頭痛的治療並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完成,而是需要一個過程, 頭痛日誌 便是扮演醫病之間溝通重要的工具。
通常我都會跟患者溝通,如果一開始頭痛頻率是一個月20幾天,
那麼初期治療的目標就是降到10幾天,然後再慢慢調整到10天以內,
只要達成這樣的目標,在臨床上就是有效的控制範圍,
然後持續的調整藥物內容以及治療方向,這一切就要依靠患者的紀錄才會知道。
頭痛日誌的紀錄,不僅讓醫生可以當作診斷參考,
患者也會清楚知道控制的狀況,對於治療會更有信心以及耐心。
頭痛日誌 有以下幾個要點 :
- 頭痛的時間以及程度:
是什麼時間疼痛,疼痛的程度又是多少,需要詳細記下。 - 頭痛前是否有任何預兆:
眼前是否現閃光,或是視野部分模糊 - 頭痛狀況:
*紀錄疼痛的部位,如 : 單側、雙側、頂部、側部、枕部、頸部…等等。
*頭痛發作的性質,如 : 脹痛、跳動、搏動性..等 - 生理期前後:
荷爾蒙分泌量有大幅變動,也是引發頭痛的關鍵,通常是經前以及經期當中。 - 伴隨著頭痛的症狀:
是否有嘔吐、對聲音敏感等等症狀發生。
坊間通常也會討論「頭痛的誘發因子」,這也是可以加註在頭痛日誌上,提供醫師當作診斷參考。
誘發因子每個人不太相同,大致有以下幾種,提供給大家參考 :
- 光線聲音
- 風的強度
- 溫度
- 環境壓力
- 精神壓力
- 荷爾蒙
- 睡眠
- 食物
那麼,有長期頭痛困擾的人是不是以上的因子都要避免?
其實,到底是「這些誘發因子誘發頭痛」,還是「這些是頭痛發作時所造成的症狀或是心理上的連結」?
因此除非自己的情況非常明確,例如:發現睡眠不好或是冷風吹到就會痛…等,
建議在日常生活上是不用太過緊張的,感覺好像動輒得咎,什麼都不能做不能吃。
再次強調, 頭痛日誌 對於臨床治療上是真的很有幫助,
好好地記錄下來每次的頭痛的狀況,切勿過度緊張慌亂,
雖然頭痛無法根治,但慢慢來是可以有效的控制,
讓生活品質獲得大大的改善,也可以像一般人一樣好好的享受人生。
延伸閱讀
#頭痛 #偏頭痛 #頭痛日誌